重讀《找九宮格共享玉梨魂》:相思寸寸灰–文史–中國作家網

要害詞:重讀經典 《玉梨魂》

原題目:相思寸寸灰——再論《玉梨魂》的文學史屬性

內在的事務撮要:《玉梨魂》是平易近初一部影響普遍的言情小說。其主人公何夢霞與白梨娘發乎情而止乎禮的戀愛故事,有的學者以為仍應回于傳統封建品德范疇,也有的學者以為已到達特性束縛的古代階段。深究作者徐枕亞那時的創作處境與內在壓力,盡管作為原型的主人公在實際生涯中曾經超越了原有底線,但是,小說作品自己留給我們的仍然是個“近代性”的典範文本。

要害詞:徐枕亞;《玉梨魂》;言情小說;近代性

1912年,徐枕亞駢散相間的長篇白話小說《玉梨魂》甫一頒發,旋即惹起文壇的宏大反應,被譽為鴛鴦蝴蝶派的代表作。〔1〕對于這部發乎情、止乎禮的舊體小說,“五四”時代,魯迅、瞿秋白、鄭振鐸等新文明任務者停止了激烈鞭撻。茅盾直稱之為“言戀愛不出佳人才子偷噴鼻竊玉的舊套”的陳舊文學。〔2〕

上世紀五、六十年月,研討界均采這種“舊套”的不雅點。改造開放以后,《玉梨魂》的“近代性”遭到學界的追蹤關心。例如郭延禮師長教師以為:“作者客觀上也試圖將青年男女之間的戀愛歸入封建品德的范疇,但在客不雅上,小說反應了辛亥前后常識青年對愛情不受拘束的尋求和特性認識的覺悟。”〔3〕

同時,還有學者更進一個步驟,指出其“古代性”的特征:“《玉梨魂》跟古代文學的作品比擬,重要的差異現實上卻是在情勢上的差異,而不是內在的事務上的差異。論述戀愛的苦楚,包含不敢愛的苦楚,實在不單是五四新文學以后的一種重要內在的事務,甚至在今世文學里面我們也可以找到相似的例子,譬如張潔的《愛,是不克不及忘卻的》。”〔4〕

究竟是屬于何種范疇?古典、近代,仍是古代?對于《玉梨魂》在文學史上的屬性題目,不只關系到對這部詳細作品的懂得與評價,同時也影響到人們對中國近、古代淺顯文學的褒貶與取舍。值得我們細心研討,深刻切磋。

一個社會的束縛水平,重要是視該社會中婦女所處的位置與束縛水平。同理,判定一部主要作品的文學史屬性,當真辨別與權衡其作品中女主人公的言行舉止與思惟維度,應當也是一種卓有成效的研討道路。

白梨娘,恰是我們研討的最佳切進點。

這是一位身處時期轉換年夜潮中的命運凄慘的女性。小說一開首,就給讀者刻畫了一幅漂亮而苦命的男子抽像:“……一女郎在梨樹下,縞素練裙,亭亭玉立,不施脂粉,而豐致清秀,立場幽閑,凌波微步,飄飄欲仙。……不雅其黛娥雙蹙,撫樹而哭,淚絲界面,鬟低而纖腰欲折。其聲之委宛繾綣,凄清活動,如孤鸞之啼凡,如雛雁之呼群,一時枝上棲禽,盡聞聲而驚起。”〔5〕

她本是江南名門白氏之長女,容貌艷麗、能詩善文、才幹出眾。她既在傳統私塾與家庭感染下,接收了古典的封建品德,養成了嫻靜、賢淑、純潔的“女德”與品性,但是二十世紀前后中國社會的宏大變局,也深入地影響與雕塑著她的性情。她在贈給何夢霞的照片中,是一張新潮的時髦男子像:“畫作男子裝,花冠長裙,手西籍一冊,品格嫣然。”〔6〕

而在與夢霞第一次約會時所唱的也是莎士比亞戲劇中的名曲——“乃低唱歐美《羅米亞》名劇中‘天呀天呀,放亮光出去,放戀人出往’數語,促夢霞行。”〔7〕因此,在她身上,既烙上了傳統倫理思惟的深深印痕,同時,又是一位接收了東方古代思潮的年青男子。這種新舊雜糅、古今共存、中西兼容的性情特征,既是時期風尚使然,也是她命運喜劇的最基礎泉源。

十八、九歲時,她應怙恃之命、媒灼之言嫁到無錫蓉湖崔家。原來,這是一段門當戶對的圓滿姻緣。崔家也為書噴鼻家世,殷實富戶,外有良田數頃,內有婢媼、侍女照顧。但是不意,新婚不久,便遭亡夫,拋下她和季子鵬郎,“結褵八載,永訣八朝。鬼伯驅人,不分皂白。孀雌對影,無法朦朧。”〔8〕

寡居八年,心如枯井,但無衣食溫飽之憂,另有幼兒鵬郎陪同,本可如中國傳統中節婦節女般聊度余生。但是,翩翩少年何夢霞的呈現,再加上她心坎底里就有的東方不受拘束平易近主之思惟,使得她背城借一,停止了一場驚世駭俗的命運抗爭。

細閱文本,我們可以發明現實上是白梨娘一個步驟步將何夢霞拖進到這場不能自休的絕代之戀傍邊——第一個步驟,竊取《石頭記影事詩》之底稿。

夢霞名場掉意,流浪蓉湖,課余之時,作詩自娛,本無非份之想。而梨娘既感其對鵬郎敦敦教導之恩,又憐其漂蕩崎嶇潦倒之狀,更有對翩翩佳令郎的無比傾慕,竟不避嫌疑,乘夢霞外出時擅自進進其居室,攜取寫滿男女情思的詩稿而往,并留下荼蘼花一朵。荼蘼花事最晚,它一凋落,就是炎天了。此時,梨娘二十七歲,已孀寡數年,而夢霞二十一歲,其中寄意,不言自明。

第二步,回信。出于禮貌,更多的則是友誼,夢霞給梨娘寫了一封信,此中有云:“……須念佳麗遲暮,良知難逢。仆也不才,竊動憐才之念;卿乎無命,定多悲命之詩。流水湯湯,淘不盡詞人宿恨;彩云朵朵,愿常頒幼婦新辭。”〔9〕在這時,夢霞腦海中則是想做個大雅的詩詞酬唱良知。

而梨娘的回信則是:“人海茫茫,春閨寂寂,猶有人念及苦命人,而以錦字一篇,殷殷慰勞于凄涼寂寞中耶?此梨影之幸事矣!……但恐一惹情絲,便難擺脫,到后來歷無限之艱苦,受無量之可怕,增無盡之煩惱,只落得青衫淚澀,紅粉噴鼻消,非梨影之幸,亦非君之幸也!”〔10〕

從篇幅來看,梨娘的回信是夢霞的一倍,並且直將文辭來往引申到男女“情絲”下去:“此日之心,已如枯井,何須再生海浪,自取覆沉?苦命之身,試不欲以重累正人也。”〔11〕貌似回頭是岸,實在是一副欲拒還迎的樣子。

話至此,兩人仍可以從此各自收束,形同路人。但是,梨娘并不罷休,而是持續采取了防禦姿勢。第三步,佇看。“越日,夢霞自校中回,彳亍而回,遠了望見舍后似有人影,倚門閑佇,衣光鬢影,掩映于籬花墻草之間,神色立場,頗似梨娘。比夢霞行至門前,則芳蹤已杳。”〔12〕

這一佇一看之間,已足以使夢霞有怦然心動之感。及至回到居室,他又發明了梨娘自動的第四步——獻花。“甫進戶,突見案上膽瓶中,插有鮮花一枝,迎面若笑,照眼欲眩。異哉!此花何來?是必梨娘所貽矣。梨娘之貽此花也,又何意耶?……一俟鵬郎來,問之,鵬郎曰:‘此落第花也’。”〔13〕

上一朵荼蘼,喻其遲暮;而這一枝落第花,則盼望夢霞高中也。這不覺震動了他十年前科舉掉利的舊事,淹滯之感,沉溺墮落之悲,一時涌上夢霞心頭。這種激動,勢必會將梨娘視為良知。第五步,撩撥。這是一次真正勇敢的心跡流露,盡管用了隱晦的詞語,可是其意思已昭然若揭:“罵煞春風總不知,葬花苦衷公然癡。偶攜短笛花間立,魂斷夕陽欲盡時。 情切切,淚絲絲,斷腸人寫斷腸詩。落花有恨隨流水,明月無情照素帷。”〔14〕

這首《鷓鴣天•偶感》,是梨娘放花時,壓在夢霞的硯盒下的。上一闕說的是多愁善感的夢霞,而下一闕則是表達了本身隱秘的心思。落花有興趣,流水無情,漫漫永夜,本身單獨在素帷中淚澀枕巾。是哀怨,也是期盼。

但是至此,夢霞仍未有與梨娘締結戀愛之設法。此時恰逢老友石癡東赴japan(日本),前途弘遠,更平添夢霞孤館冷燈、志士凄涼之感。而這時梨娘的第六步——贊助,就實其實在地激動了夢霞。她在信中說:“遠程資斧,客居薪水,如虞不恰,愿努力互助。”這不克不及不讓夢霞由衷地感歎:“相知如石癡,亦從未以一言相慰。而閨中一弱男子,乃能獨具憐才之眼,慕通財之義,慧心俠骨,可感可佩。”于是,“是以一念,而兩人之情,遂愈覺繾綣凝結,不克不及擺脫。”〔15〕

這是他們兩人情感升華的轉機點。蓋經石癡東渡之曲折,遂惹起兩情之念頭,乃真成為存亡厚交。

不外,面臨這般繁重的婚姻年夜事,既無以告怙恃,也沒有托伐柯人,更兼對象仍是寡居數年的孀婦,夢霞的心思壓力可想而知,不幾日,便滿腹憂愁,臥病在床。梨娘知他的病,非藥所不克不及療,于是致信軟語快慰,好言相勸,并贈芳蘭兩種,以堅其志。病愈后,梨娘走出了要害性的一個步驟——贈影。在阿誰時期,將本身的照片贈予給異性,不比此刻如許的隨便,而是帶有定情之義。她直白地將戀愛拜託給夢霞,并盼望能結出美滿的果實。

從第一個步驟竊取詩稿,到回信、佇看、獻花,再到撩撥、贊助,直至最后第七步贈影,梨娘步步自動、勇敢熱忱。而夢霞則是由恐懼、讓步、害怕,終于下定決計:“命薄如儂今若此,情真到爾古應難。青衫紅袖同無主,恨不堪銷逝世也拼!”〔16〕對于本身和梨娘“同無主”的成分確認,最后收回“逝世也拼”的抗爭決計。這是梨娘勇敢激勵的成果,也是夢霞為本身爭奪戀愛的真正的心聲。

這是小說第一章至第九章的重要內在的事務,故事產生的時光年夜約兩個月擺佈。

從那時特定的時期佈景與文學表示來看,白梨娘的這種勇敢尋求,無疑具有驚世駭俗的古代特征與提高意義。

晚清末年,跟著東方新思潮的涌現與平易近主主義思惟的萌發,那時思惟言論界對封建的婚姻與家庭品德不雅念停止了激烈的鞭撻。《男子世界》、《女界淚》、《收復日報》、《覺平易近》、《江蘇》、《中國女報》、《留日女先生雜志》等報刊,都頒發了不少揭穿傳統舊婚姻的荒誕與殘暴的文章,對“孀婦再嫁”等題目停止了嚴厲的切磋。

在一篇簽名“震述”的《男子束縛題目》的文章中,作者指出中國傳統的婚姻是不服等的禮制軌制,佈滿了不公平性,而真正古代的婚姻應當是:“一則成婚離婚,均可不受拘束,兼可再嫁;二則行一夫一妻之制;三則男女同受教導,男女同進寒暄場。”〔17〕以為男子再嫁是古代女性應有的權力之一。1907年,《毀家論》的作者以為家庭是男子深受約束的本源:“自有家而后,人各有私;自有家而后,男子日受男人籠絡;自有家而后,有益有損之瑣事,因是叢生……”〔18〕

在這里,作者宣傳男子應當擯棄家庭,不用成為家庭的就義者。天然,“孀婦再嫁”最基礎不存在題目。1909年,謝震在《論不幸之節婦宜立保節會并父兄強青年婦女受節之非議》一文中,直接說出孀婦能否再嫁應由自己決議的不雅點:“譬如一家,其子早喪,婦人寡居,或婦之怙恃憐其女之青年而欲再嫁之,而翁姑不愿婦之守節,而其怙恃則曰吾門無二夫之女。拘俗緩例,視為當然。于是夜半抽泣,形單影隻,其懦者憂郁癆疾以致于逝世,其黠者則情不堪欲,墻茨莫掃,無可言矣。吁!人必有人生幸福,然后隨之以禮儀。”〔19〕

該文呼吁全社會應尊敬孀婦的權力,并主意孀婦“慎勿委曲守節”,在那時發生了較年夜的影響。

相較于思惟言論界的高聲疾呼,文學創作的表示則似乎守舊與落后良多。晚清小說,對此只要零碎的反應;平易近初作品較多,但往往也是僵化、封建的老調。

1909年,包天笑的短篇小說《一縷麻》,是晚清可貴的一篇以孀婦為題材的作品,但是,他似乎有興趣在向讀者展現一位寡居婦人甘于守寡的心路過程。“某密斯”風度殊盡,麗若天人,自小就由怙恃之命許配給了丑陋聰慧的“某氏子”。該女年事既長,也傳聞所配郎君為一聰慧之人,心中郁郁不樂,而當時,剛好一鄰家少年與她非常相投。嫁到夫家后,她“側身向里床睡”,最基礎不睬睬癡郎。

但是,有一天,她突然得了那時令人膽驚的白喉病,嫗婢們由於懼怕沾染,紛紜迴避,而這時,“癡郎仍不避”,凡湯藥所需,均親身摒擋。不久,癡郎染疾而亡,“某密斯”則垂垂康復。經此事,她對癡郎的厭薄之心煙消云散,而昔時那位鄰家少年見她寡居,幾回三番寫信求續良緣,她的立場則是:“寡婦心如枯井,一切不復置念”。從此,她同心專心守寡,“至今傳某密斯之純潔,比之金石冰雪云”。〔20〕恰是典範的封建品德。

1916年,李定夷的中篇小說《廿年苦節記》的頒發,被譽為那時節烈小說的代表,已經遭到北洋當局的嘉獎。女主人公湯書巖在嫁給平易近政司的一位令郎后,僅僅一月,丈夫便染急病亡故。她本想他殺殉夫,但是想抵家中白叟無人盡孝,于是委曲活了上去。她侍候家翁,照料祖姑,撫養小姑,守節十七年,從未變心。待到白叟往世、小姑出嫁時,她感到任務已盡,于是自在仰藥而亡。

作者在“引言”中說:“晚近數十年間,歐風美雨侵進華夏。不受拘束之說行,重婚不為羞;同等之說行,倫常可耗費。”“當此人心沉迷,風氣澆薄之世,而得此節孝兼全之烈婦,死守二十年,一直不渝,魯殿靈光,于今重見,余為之距躍三百。是不盡吾國仕女,當奉為規范,即彼崇不受拘束同等之白種人,聞之也當寂然起敬也。”〔21〕這可謂是宣傳封建節烈思惟的教科書。

在平易近初,周瘦鵑是切磋孀婦題目較多的一位作家。不外,他的思惟較為雜亂。在《此恨綿綿無盡期》中,丈夫在戰鬥中身負輕傷,臨終前,他勸老婆嫁給老友洪秋塘:“惟余逝世后,汝便成寡鵠,犖犖安托?秋塘至可信,汝其委身事之,無須為予守節。”老婆紉芳且泣且曰:“阿郎休矣!儂身為陳家人,逝世作陳家鬼也……”〔22〕決無再嫁之心。

而在那篇《恨不重逢未嫁時》中,丈夫早亡,單獨守寡多年,時代又曾遇多情令郎,但是,她一直不讓心底生出微瀾,緊緊固守著所謂傳統的婦德。異樣的情形在《阿郎何在》、《畫里真真》中也有表示。前者通篇是一位新寡的少婦對亡夫的心思獨白,最后為他殉情而逝世;后者是大師閨秀的女令郎林宛若,感念為她相思而亡的秦云,矢志畢生不嫁。總起來看,周瘦鵑在平易近初為數較多的這類題材中,年夜都宣揚的是從一而終的守舊思惟,并無提高的改革意義。不外,在多數的作品中,也還吐露了些猜忌與搖動的目光。

例如《十年守寡》一篇。王夫人的丈夫在湖北鐵礦任務時,因火藥爆破掉往了生命。她本想堅毅自守,不外,“死守了十年,究竟戰不外情天欲海,只索向情天欲海豎起了降幡,追波逐浪的飄往了。不上一年,就生下個小娃娃來……”小說最后,作者對于這位掉節之婦,難免收回了感歎:“王夫人的掉節,可是王夫人的罪么?我說不是王夫人的罪,是舊社會愛好管閑事的罪,是舊格言‘一女不事二夫’的罪。王夫人給那銅羅鐵網縛著,偶爾被情線牽惹,就把她牽出來了。我不幸見王夫人,便蘸著眼淚做這一篇不幸文字,但是吹縐一池春水,與你何關?我又免不了要受愛管閑事的罪名呢!”〔23〕

在這里,周瘦鵑并沒有能從古典與古代宏大的社會轉型中往切磋傳統節烈不雅念的時期變遷,而是從樸實的人道、人性角度指出了封建社會中“一女不事二夫”的殘暴,認為本身的小說能夠要承當“愛管閑事的罪名”。

總起來看,在晚清到平易近初這十余年間,盡管有周瘦鵑的《十年守寡》如許微弱的對封建節烈主義的猜忌與抗爭,但年夜致看來,還重要是“倡導新政制,守舊古道德”。〔24〕也就是說,對于平易近主、共和新政體,他們持積極擁戴的立場,而對于傳統倫理、婚姻不雅念則是偏向于認同與守舊。這顯明與晚清思惟言論界對節烈題目的會商與主意有著宏大的差距。

這般看來,《玉梨魂》中第一至第九章的內在的事務,就顯得與眾不同與默默無聞。

1918年,魯迅師長教師在《新青年》頒發名文《我之節烈不雅》,對封建的傳統品德與節烈不雅念停止了最為激烈的鞭撻。“據時下品德家的意思來定定義,年夜約節是丈夫逝世了,決不再嫁,也不私奔,丈夫逝世得愈早,家里愈窮,他便節得愈好。烈可是有兩種:一種是有強橫來污辱他的時辰,沒法自戕,或許順從被殺,都無不成。”他發聾振聵地疾呼,用二十世紀的目光看來,節烈一不品德,二不服等,是封建被搾取男子的繁重桎梏,“節烈這事是:極難、極苦,不愿身受,但是晦氣本身,有益社會國度,于人生未來又毫有意義的行動,此刻曾經掉往了存在的性命和價值。”〔25〕

這是醒過去的“五四”人之子的聲響。沿著這種全新的節烈不雅念,魯迅師長教師創作了《祝願》和《今天》等小說,持續聲討傳統節烈不雅念的罪行。《祝願》中祥林嫂因其改嫁重寡的成分,在魯鎮被視為不祥之物,被推到了生涯的盡境;《今天》中的孀婦單四嫂子在掉往本身兒子之后天塌地陷般的苦楚,恰是傳統不雅念強加給她的宏大心思累贅。魯迅師長教師掀開了中國古代節烈不雅念的新篇章。

比擬而言,白梨娘在《玉梨魂》第一章至第九章的表示,處處自動,勇敢尋求,與何夢霞一路決意沖破坎阱,萌發出“恨不堪銷逝世也拼”的抗爭勇氣,曾經遠遠超越了包天笑、李定夷、周瘦鵑等人在該題材範疇所顯示出的時期高度,年夜致接近于“五四”時代的英勇斗士魯迅師長教師了。

我們感到,徐枕亞在《玉梨魂》前半部中的描述曾經具有了中國文學中關于節烈題材創作的“古代性”屬性,與晚清思惟言論界中的《中國女報》、《覺平易近》等報刊時論采取了統一步伐,站到了那時倫理品德思惟的最高度。

但是,我們很是遺憾地發明,作者在曾經達到的“古代性”眼前嘎但是止,敏捷向傳統、守舊挨近,從而,使得這部長篇小說的文學史屬性呈現了新的變更。

故工作節自第十章起產生了最基礎的轉機。

合法兩人定交、情酣之時,何夢霞撤退了。他輾轉床頭,愁云覆蓋,為本身這兩個月的孟浪深深自責。密意欲碎,而美夢難圓。他感到梨娘固非蕩婦,而本身亦非輕浮兒,發乎情,不克不及不止乎禮。于是,他提筆給梨娘作盡情之手札,以為惟有運慧劍以斬斷情絲,持毅力以克制癡念。

“吾輩用情,只能用之于可用之地,不克不及用之于不成用之地。于不成用之地,而必欲用其情,貿貿焉挺身進情關,為破釜沉舟之計,其始也則如佛經所云,可怕倒置,幻想畢竟,受盡萬種凄涼,嘗遍一切憂?,而終不克不及圓滿之後果,徒剩此古怪惝恍之業績,長留缺點于六合間,博后人無限之涕淚罷了。”這一改變這般忽然,令作者徐枕亞竟可貴地也從小說中站了出來收回群情:“記者渉筆至此,未嘗不感夢霞之多情,又未嘗不深怪夢霞之無情。推其心殆必欲將不幸心愛之梨娘置之逝世地而后生,此情而進癡,癡而流于毒者也。”〔26〕

我們感愛好的是:為什么何夢霞會在此時做出這般盡情之舉?這不只將“不幸心愛之梨娘置之逝世地”,並且也將這部小說由“古代”而拉回到“近代”,甚至“現代”?

以往研討者均將小說中的“盡情”描述,說明為在平易近初乍熱還冷的社會風尚中傳統倫理品德的宏大影響。“從那時的周遭的狀況而言,他生怕是出于一種敷衍外界壓力的‘需求’。他的小說在‘發乎情’方面曾經寫到了極限,他必定要在‘止乎禮’方面獲得一種均衡,才幹使他的書公之于世。”〔27〕應當說,這是一個想當主要的緣由。

不外,我們以為除了“那時的周遭的狀況”這一內在原因之外,作者徐枕亞還有著本身小我的內涵方面的緣由。

徐枕亞出生于江蘇常熟一個書噴鼻家世家庭,早年受傳統文明感染,后受時期風潮影響,進虞南師范黌舍進修,接收西式教導。他參加南社,自誇為提高青年,因此,不是一個嚴厲遵照封建古道德的固執者。據文史專家何振球《鴛鴦蝴蝶派奠定作家徐枕亞》一文中先容,《教學玉梨魂》的故工作節很多直接取材于他自己的經過的事況。

1909年,他赴無錫西倉鎮小學任教,班上一位先生蔡如松很受他的愛好,而蔡的母親陳佩芬則是一位年青孀婦,由此徐、陳倆人發生愛情。后因封建禮教的約束,陳佩芬將她的侄女蔡蕊珠先容給了徐枕亞。〔28〕這與《玉梨魂》小說中的故事年夜體相似。

不外,后來的資料發明,還證實了徐枕亞與陳佩芬的關系并不只僅于此。時萌在《〈玉梨魂〉本相年夜白》一文中表露,他從一徐姓躲家處發明了徐枕亞與年青孀婦陳佩芬的往來書札唱和詩詞九十三頁,確認了徐、陳倆人的來往水平。陳曾與徐會商到了婚嫁:“嗟嗟一刻,鴛鴦還散,命也命也。我誓不願負君,從今生氣而逝世,永不負君,畢竟若何?欲成婚,速札子平,萬事有我在無妨。若逃棄卻,一逝世追逐,自可選決。”

信中所云“子平”,乃蔡氏族叔(小說中之石癡,即子平也),年紀與枕亞相仿,與之私宜甚篤,當時正留學東洋,可見陳佩芬的舉措英勇與徐枕亞的遲疑未定。他們也曾“逾禮”。陳在信中說:“君情既若此,我何忍乎……我處早已妥排,老姑小女宿外處,夜則無人在內,唯一主一婢。若蒙文星惠臨,我門戶不扃。”還說:“君必欲相見,不難。沐日開后門,我可到你處。”〔29〕此外,信函中還觸及倆人帷秘之事,足見其已超越“發乎情止乎禮”的田地。

為什么作者在《玉梨魂》中不克不及如實際中已經產生過的那樣尋求婚姻、逾乎禮義?實際中,徐、陳倆人把持不住情天欲海,而在小說中卻為什么畏首畏腦、回頭是岸?我們感到,這應當與作者那時特定的小我周遭的狀況相干。

《玉梨魂》創作于1912年。此前,1910年,徐枕亞與蔡蕊珠成婚。可是,他與陳佩芬的孽緣依然未了,常熟與無錫之間,他們也時有唔面的機遇。更與小說中分歧的是,徐枕亞與蔡蕊珠成婚后很是恩愛,后來,蔡病逝,他曾寫《悼亡詩》百首,情真意切,頒發于報刊,乃至使晚清末代狀元劉春霖的女兒劉沅穎為之激動,非要嫁給徐枕亞。〔30〕

這就使我們清楚:徐枕亞在創作時,必定要把他與陳佩芬的情事暗藏起來、包裹起來。他既不克不及讓“奸情”裸露,使人們對陳佩芬猜想紛紜,也不克不及由於以前的“前科”而影響到他此刻與蔡蕊珠的幸福生涯。他只能這般處置,讓這個本可比肩司馬、文君的干柴猛火般的孀婦愛情敏捷冷卻上去,回到禮義下去,回到傳統品德下去。客不雅地說,這種原因能夠應當比“那時的周遭的狀況”這一社會氣氛更為主要一些。

1924年,上海明星片子公司將《玉梨魂》拍成片子,顫動一時,同年,上海平易近興社也將《玉梨魂》改編成戲劇,盛況絕後。此時,陳佩芬已往世四年,徐枕亞悲喜交集,作《情天劫后詩》六首,此中有詩云:

不是著書空造孽,誤人誤己自疑猜。

突然再會如花影,淚眼雙枯不敢開。

我生常戴何如天,逝世別悠悠已四年。

究竟殉情渾扯謊,只今無人慰重泉。〔31〕

此處“誤人誤己”、“空造孽”之句,當是對《玉梨魂》頒發后對陳佩芬形成的謠言損害停止的懊悔,而“究竟殉情渾扯謊”之句,則是對那時創作時假造、虛擬所作的闡明。

一部影響深遠的長篇小說,就是在如許內涵與內在的雙重搾取之下而創作與定型了。仔細的讀者應當會發明,在前九章中多會議室出租情、浪漫、善感的何夢霞,在后二十章中變得拘束、窩囊、陳舊,令人生厭。而那位梨花接木的筠倩,由一位熱忱活躍、不受拘束時髦的古代女郎,在短短幾個月內,就郁郁寡歡、凄慘離世。且不說何夢霞與崔筠倩倆人本就才貌相當、家世般配,就是在這般短的時光內,她的人物性情也不成能經過的事況這般宏大的變更。

這天然是作者預設的不雅念使然。性情牴觸、割裂得最兇猛的,是白梨娘。在后二十章中,她一方做著各種“止乎禮”的舉動,同時另一方面她對戀愛的盼望、尋求與掃興,也在不經意間不時流出。為了使何夢霞免受“不孝有三,無后為年夜”的罪名(何曾起誓非她不娶),她一手把持了何與筠倩的婚姻;而當她發明何不克不及從她身上離情別戀時,她則以逝世殉情。這是一個為了保住何夢霞名節而甘于就義本身一切的仁慈女性。

但是,當她在明智地停止這些運動時,她心坎底里暗藏著對夢霞的掃興與對命運的抗爭,也忽隱忽現。當她接到何夢霞的盡情信時,“……閱未竟,色彩慘變,一陣劇痛,猛刺心頭,不覺面前昏黑,忽忽若迷。喘絲縷縷,若斷若續,波淚盈盈,忽開忽閉,身不動而手微顫,如是者很久。”〔32〕

這致命一擊,使她身臨盡境。而在漸漸緩過去后,感性讓她在為玉成夢霞的名節而勞累,夜深人靜時則是浩歎短嘆:“西風吹冷潭,團扇尚彷徨。寂寞黃花晚,秋深一蝶來。舞蹈場地玉鉤上新月,照見暗墻苔。為恐缸花笑,相思寸寸灰。”〔33〕團扇、黃花、暮秋、墻苔,都是“寡婦”的悲傷語匯。她本指看呈現古跡,“玉鉤上新月”,從頭找到本身幻想的戀愛,但是,碰見的倒是情場逃兵,也只能是“相思寸寸灰”了。

最后,在臨終遺筆中,也不由得收回了些微的抗爭:“此事為余平生之污點,實亦宿世之孽根,余雖至逝世,并無悔心……然余也前生何孽,當代何愆,而冥冥之中所以處余者,乃若是其慘也!”〔34〕

這是對褫奪了她從頭尋求婚姻不受拘束的封建禮教的抗爭,天然,也隱約有著對何夢霞的掃興之情。

恩格斯在《致斐•拉薩爾》的信中說:“您不無跟據地以為德國戲劇具有較年夜的思惟深度和認識到的汗青內在的事務,同莎士比亞劇作的情節的活潑性和豐盛性的完善的融會,大要只要在未來才幹到達。並且也許最基礎不是由德國人來到達的。”〔35〕這是恩格斯對將來的幻想的實際主義創作方式的請求與愿景。異樣,在清末平易近初,盡管有著新潮的思惟言論界對古代婚姻倫理品德的呼叫招呼,不外,在那時的文學創作中,這種表示“較年夜的思惟深度和認識到的汗青內在的事務”的節烈小說尚未完整呈現。

在《玉梨魂》中,小說前九章顯顯露極新的景象,但是在后面的章節中,又使這種景象昏暗無光。這是一部前后作風不同一的文學杰作。它到達了那時創作者所能到達的高度。它對認識到的汗青內在的事務的敘寫,遠遠超越于它同時期的作家。

不外,內、外兩個方面的雙重壓力,也迫使徐枕亞采取了讓步的姿勢,使得他對封建禮教的沖擊與對傳統倫理品德不雅念的挑釁,未竟全功。這是一部典範的近代意義上的文學作品。而真正古代性的節烈小說1對1教學的出生,實在是到了“五四”,到了魯迅師長教師那里。

注釋:

〔1〕這種不雅點見范煙橋《平易近國舊派小說史略》一文。該文收魏紹昌編《鴛鴦蝴蝶派研討材料》(上),第272頁。上海文藝出書社1984年7月出書。

〔2〕沈雁冰《天然主義與中國古代小說》。原刊《小說月報》第13卷第7號,1922年7月出書。

〔3〕郭延禮著《中國近代文學成長史》(第三卷),第342頁。高級教導出書社2001年7月出書。

〔4〕章培恒:《傳統與古代:且說〈玉梨魂〉》。載《中國古代文學研討叢刊》2001年第2期。

〔5〕徐枕亞:《玉梨魂》,見欒梅健編《海上百家文庫•徐枕亞 吳雙熱》(28卷),第15頁。上海文藝出書社2010年6月出書。上面出處雷同。

〔6〕〔7〕〔8〕〔9〕〔10〕〔11〕〔12〕〔13〕〔14〕〔15〕〔16〕〔26〕〔32〕〔33〕〔34〕《玉梨魂》第60頁、第109頁、第21頁、第28頁、第31-32頁、第32頁、第33頁、第34頁、第34頁、第42-43頁、第60頁、第65頁、第70頁、第114頁、第155-156頁。

〔17〕張枬、王忍之編《辛亥反動前十年間時論全集》第二卷(下冊),第961頁。三聯書店1960年4月出書。

〔18〕漢一:《毀家論》,載1907年4月《天義報》(東京)。

〔19〕該文載《中國女報》(上海)1909年第2期。

〔20〕以上引文均見《一縷麻》,原載《小說時報》第2期,1909年11月出書。

〔21〕李定夷:《廿年苦節記》,載1916年《小說新報》第2卷第1期。

〔22〕《星期六》第16期。

〔23〕《星期六》第112期。

〔24〕包天笑《釧影樓回想錄》第391頁。噴鼻港年夜華出書社1971年出書。

〔25〕《魯迅選集》第1卷,第116頁。國民文學出書社1981年出書。

〔27〕范伯群:《填平雅俗鴻溝——范伯群學術論著自全集》第318頁,江蘇教導出書社2013年4月出書。

〔28〕該文見《常熟文史論稿》,南京年夜學出書社1989年2月出書。

〔29〕《姑蘇雜志》1997年第1期,第55-57頁。

〔30〕杰克:《狀元女婿徐枕亞》,載《萬象》(噴鼻港)第1期,第43頁,1975年7月出舞蹈教室書。

〔31〕欒梅健編《哀情巨子——鴛蝴派開山祖——徐枕亞》第252頁,南京出書社1994年10月出書。

〔35〕馬列文論百題編委會:《馬列文論百題》第212頁,陜西國民出書社1982年6月出書。


已發佈

分類:

作者:

標籤: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